在350"C~500"C時,,組織為回火馬氏體+回火屈氏體+碳化物的混合組織,,隨著溫度的升高,回火屈氏體的分數(shù)開始增加,,從組織圖可以看出馬氏體比較細小,,碳化物彌散,板 條馬氏體中夾雜著針狀馬氏體,。晶粒尺寸細小,,界面較多,,相變強化效果明顯,因此這種組織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,。
高錳鋼水韌處理后的組織為奧氏體+碳化物,,奧氏體晶粒較大,在晶界處有部分碳化物析出,,大塊碳化物可能是高溫時析出的碳化物及液析碳化物,,而后來析出的碳化物比較細小。晶內(nèi)析出的碳化物較少且較細小,,在掃描電鏡下不能分辨,。
高錳鋼具有良好的加工硬化性能,工件經(jīng)受強烈沖擊或重力擠壓的工況條件下,,其表面迅速硬化,,硬度可出HBl70-225提高到HB500—600,而心部依舊保持原有的硬度和良好的韌性,,但傳統(tǒng)高錳鋼在低應(yīng)力條件下,,其冷作硬化效果不充分,其耐磨性較差,。而本文中所采用的中碳低合金馬氏體鋼,,經(jīng)過淬火+回火后的組織見圖3.1,組織為回火馬氏體+回火屈氏體+細小的碳化物,,其硬度為HRC50左右,,適合于南芬礦中小型球磨機較低沖擊載荷情況下使用。
經(jīng)過感應(yīng)熱處理后,,馬氏體變得更加細小,,組織更加均勻彌散,強度,、硬度等機械性能指標均顯著提高,。其原因為:感應(yīng)熱處理的加熱速度快,奧氏體化時間短,,形核率高,,形成的奧氏體晶粒細小,經(jīng)過淬火后,,獲得的馬氏體針也較細,,為隱晶馬氏體,回火后的碳化物是由細小的馬氏體中析出的,,因此也非常細小,,在金相顯微鏡下無法清楚觀察,即使在高倍的掃描電鏡下仍不能完全辨認清楚,。通過查閱資料表明前蘇聯(lián),、美國,、日本等國所使用的耐磨件均采用此種熱處理制度,其耐磨性遠高于國內(nèi)各礦山所采用的傳統(tǒng)高錳鋼,。因此,,我們有理由相信,經(jīng)過這種熱處理后的試鋼件的耐磨性能遠超過高錳鋼,。
襯板試鋼2經(jīng)淬火+350,。C回火,450,。C回火處理后,,組織為回火馬氏體+回火屈氏體+碳化物的混合組織,碳化物細小彌散,,表明試鋼在熱處理條件下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,,其性能遠高于Mnl3性能,完全可以用作襯板材料,。
襯板試鋼2經(jīng)淬火+350 oc回火,,450℃回火處理后,組織為回火馬氏體+回火屈氏體+碳化物的混合物,,碳化物細小彌散,,表明試鋼在熱處理條件下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,其性能遠高于Mnl3性能,,完全可以用作襯板材料,,經(jīng)感應(yīng)熱處理后的試鋼硬度仍在HRC40(HB400)在晶界有部分碳化物析出,大塊碳化物可能是高溫時析出的碳化物及液析碳化物,,而后來析出的碳化物比較細小,。晶內(nèi)析出的碳化物較少且較細小,在掃描電鏡下不能分辨,。襯板試鋼3是基于高錳鋼同樣的強化機理,,降低了錳含量,并且采用鉻鉬釩合金化使奧氏體穩(wěn)定性低,,可在小能量沖擊下較容易的發(fā)生相變而強化,。